综合

青色是蓝色还是绿色?

字号+ 作者:不啻天渊网 来源:百科 2024-04-29 07:49:29 我要评论(0)

青草,青山,青青子衿,青是绿色青空,青衫,碧海青天,青是蓝色乌青,丹青,炉火纯青,不知道青是什么颜色……青是一个准确的颜色么?或者只是一种想象色?电影或是绘画中碰到青色是绘制成什么颜色的?介于绿色和蓝

青色是蓝色还是绿色?

青草,青色青山,蓝色青青子衿,还绿青是青色绿色
青空,青衫,蓝色碧海青天,还绿青是青色蓝色
乌青,丹青,蓝色炉火纯青,还绿不知道青是青色什么颜色……
青是一个准确的颜色么?或者只是一种想象色?电影或是绘画中碰到青色是绘制成什么颜色的?

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。

网络编码= #00FFFF

RGB = (红0, 绿255,还绿 蓝255)

CMYK = (青C100,青色品红M0,蓝色黄Y0,还绿黑K0)

HSV = (原色180,饱和度100,亮度100)

所谓青山绿水请参见上图,是不是找到青色了?青天也算吧?

这其实不是一个物理问题,而是一个汉语演变的问题。

首先是来自维基百科的定义:

青色(又称为水绿色,英文:Cyan)在是指在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的颜色,波长大约为500-485纳米。青色的含义没有统一规定,因人而异,可以泛指介于蓝色和绿色之间的各种颜色。

找到了初中物理提到的靛青色,和日常生活中的理解,如“青一块紫一块”,基本吻合:


题主所说的青山(绿色),青天(蓝色),还有青丝(黑色)都没错,之所以能表示这么多种颜色,因为青这个颜色随着汉语的发展而不断演变,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扮演了不同的颜色,如今早已不是它的本来定义了。

所以我们只要追溯“青”的演变历史就好,以下部分回答引用自果壳:

荀子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”,大家都很熟悉的。蓝的本义就是蓝草,蓼科植物,可以用来染青色。这大概是战国时期人们对于青的认识。可以这么认为,当时的青相当于现在的蓝+靛青,甚至有可能到深绿色的范围,这个还需要更多文献来确定。

至于蓝,原来只表示蓝草的意思,后来慢慢衍生为一种颜色,造成了青的语义范围缩小,这个应该挺好理解的。所以青天就是蓝天。

总结1:青的古早定义=现在的蓝色+靛青色+深绿色,所以出现了青山、青天、淤青,在这些汉语产生的年代,他们被定义为一种颜色。

总结2: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蓝”被单独定义为一种颜色,从青色中被剥离出来,此时青=靛青色+深绿色

至于说青跟绿,这两个是有区别的。《说文》:绿,帛青黄色也(这里的黄跟我们认识的不同),青跟黄混合就成绿色。《诗经》:绿兮衣兮绿衣黄里。把绿作为讽的对象,是因为绿跟青是不同的。至少在西周到春秋时期,这两个颜色是不同的。青不等于绿,至于如青草青山之类的词,应该是后来绿的语义扩大造成的。

总结3:深绿色被划分为绿色,从青中剥离,此时青=靛青色

青表示黑色,《尚书》“厥土青黎”的青就是黑的意思。青丝、青白眼、青衫都是这个意思。我不大明白这个意思是如何发生演变的,毕竟上古的书资料还是太少,我自己一个猜测,可能是由表示深色的意义演化过去,具体还要请大神指教。

总结4:青原先还能指黑色,暂不清楚是如何演变的。

汇总一下即为结论:青是蓝草染出的颜色,也就是今天的深绿+蓝色+靛青;同时,青还可以表示黑色。后来蓝有了色彩定义,绿色的定义范围被扩大,又定义了靛色,初始的青最终被剥离成今天绿、蓝、靛三种颜色。

回答题主:如今的青色,其实是靛青色;但是在中文词汇中,既可以表示蓝色,也可以表示绿色,还能表示黑色,请联系上下文自行判断。


说一些题外话:

虽然现在大家对青没有什么概念了,但是古代的青可是尊贵的正色:

它是属于五种“正色”之一,象征着东方的颜色。所谓“正色”,可以理解为纯色、古代的基本颜色,分别为青、 赤、黄、白、黑,分别对应东、南、中、西、北。

与正色相对的还有间色:

间色即杂色,不纯的颜色。间色有“绿、红、碧、紫、駵(liú)黄”。
正色作衣服,间色作下裳。孔子所谓“恶紫之夺朱也”就是说作为间色的紫色代替了赤色的地位,即形容礼崩乐坏。上面提到的“绿兮衣兮,绿衣黄里”就是说绿色(间色)的外衣,黄色(正色)的内衣,也是在形容礼崩乐坏。当然这是最正统的一种说法,还有别的说法这里不引申了。

每种颜色在中文词汇中的细分:

葱:浅青色。
碧:青绿色,间色之一。
翠:翠鸟的颜色,注意一点翡翠原义是一种羽毛鲜艳的鸟。
苍:草的颜色。
绀:深青带红的颜色。
綦:青黑色。
綟:黑黄近绿的颜色。
黛:青黑色。
黤:青黑色。
黪:浅青黑色。

赤:火红色,正色之一。
朱:本义是一种松柏类的植物,它的树干中心的颜色,朱红色。等同于赤。
红:赤中透白,我觉得可能相当于现在的浅红或粉红吧。间色之一。
丹:赤色,可能是朱砂吧。
绛:大红色。段玉裁一个比喻:大红如日出之色,朱红如日中之色。
縓(quán):布第一遍染色,相当于现在的红。
赪(chēng):布第二遍染色,鲂鱼尾巴的颜色。
纁:布第三遍染色,相当于绛色。
赭:红色土壤的颜色
綪(qiàn):赤色。
绯:红色。
繎:深红色
紫:黑色与赤色相杂,间色之一。

黄:土黄色,正色之一。
駵黄:又作流黄,褐黄色,间色之一。
黈:黄色
[黄耑](tuān):黄黑色。
黦(yuè):黄黑色

白:白色。正色之一。
素:白色。
练:白色。
缟:白色。
皓:太阳的那种白色。
皎:月亮的白色。
缥:青白色。
皦:太阳的白色。

黑:火熏过的颜色,正色之一。
玄:黑中带红的颜色。
墨:黑色
黧:黑种带黄。黄鹂又作黧黄,常常写作黎。
黔:同黧,黔首、黎民都是一回事。
灰:灰烬的颜色,黑中带白。
黝:黑种稍微带青。
皂:黑色
黯:深黑色
黮(tǎn):熟透桑葚的那种黑色。
黵(dān):黑色。

阳:颜色明亮
浅:不解释
窃:同浅

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。

青色就是蓝绿色,是等量的蓝色和绿色混合在一起的颜色。不管是光还是颜料都是如此。

先看这个画册




我这里只说古代五正色和五行中的青色吧
其实就是蓝色 深一些的蓝色

因为一开始“蓝”是指植物 后来才指颜色
“青”在五正色中就是蓝色

可以看下图的古画 那五把伞是五正色 可以看到青色是这种深蓝色


还有最近热播的《国家宝藏》第一期中展示的《千里江山图》
所谓青绿之色 绿就是绿色 青色显然就是蓝色



后面展示的颜料
可见国画中的青色是用蓝色的矿石磨出来的


蓝铜矿

青金石


青色涵蓋藍、綠、黑三種「現代」顏色的範圍。其實每個人看到的顏色是有細小差別的,你覺得更偏藍的顏色,在另一人看來很可能更偏綠。古人不細分藍綠,統稱青色,可能與個體的視覺差異有關,也可能與古今的視覺差異有關。總之不要覺得你認爲的綠對所有人都是綠,尤其是介於藍綠之間的那部份,不妨仍舊稱之爲青色。

就算文化教育使得我們眼中的「紅」都是類似的顏色,但各人的感知仍可能有細微的差異。我對此感到十分好奇,於是便倣製了一系列測試圖,來驗證這一想法。

9幅圖案皆一致,爲一漢隸「齋」字

這8個測試圖是我用 Lab 色域製作的。圖中明度L爲50、60、70,a、b則以 約42爲半徑取了8個值:(42, 0), (30, 30), (0, 42), (-30, 30), (-42, 0), (-30, -30), (0, -42), (30, -30),每幅測試圖中背景與圖案爲相鄰的色相。Lab 是一個CIE製訂的主觀等色距的色綵空間,即對於相同明度L,各種色綵均匀分佈,只要距離相同,人所感知的色綵變化應該也相同。

然而對我,以及我抓來測試的朋友來說並非如此。對我來說,左上與右下是最清晰的,右上和左下是最不清晰的。即我在黄-綠、藍-紫區域更不敏感,但在紅-橙、青區域更敏感。另一朋友則是在藍-紫-紅區間敏感,紅-橙、青-藍區間不敏感。

觀迎各位看倌留言告訴我你的感受!

爲何會這樣呢?我們知道大部份哺乳動物是雙色視覺,止有黄、藍兩種感光細胞。部份靈長類在大約6500萬年前積累了足夠多的突變,黄感光細胞一分爲二,分別變成紅、綠二種。那末有沒有可能這二者分化還能進一步擴大呢?如果某人的綠感光細胞的敏感波長進一步紫移會怎樣呢?能解釋上述不同人的色覺差異嗎?

三種視錐細胞的感光曲線,及色覺機制。如果綠色視錐位移,則會產生一系列差別

人腦並不是直接處理紅、綠、藍三個通道的,而是會先作一個線性變換,形成三個新通道:紅vs綠=紅綠通道(靈長類進化出的新通道)、紅+綠vs藍=黄藍通道(類似原始哺乳動物的視覺)、紅+綠+藍=明度通道。明度與色覺無關,就忽略了;而紅綠、黄藍兩個通道的刺激強度的變化率(導數)就決定了個人在這種顏色附近的敏感度。

對比上述兩類人的敏感度,可以看到:綠色視錐感光峰紫移20nm,就會產生最高一倍的敏感度差異。上述綠錐左移(紫移)者對525-575nm(綠-青色)區間顏色的分辨力更高,最高高出一倍;對620-650nm(紅)區間也更敏感。但對575-620nm(橙黄)敏感度更低,對450nm以下(藍紫)分辨力也略低。

當然,以上分析是很不嚴謹的,如有錯漏還請温和留言指出

第一:「色弱」不存在。只要不是色盲(即感光細胞由3類退化至2類),三種視錐,尤其是綠視錐的移動會導致人對各波段光的敏感度變化。但有得必有失,有失亦必有得。對某一區域顏色敏感度下降必然伴隨對其它某區域的敏感度上升。一般「色弱」測試過於關注紅-綠色段的敏感度,而忽視青-藍色段的敏感度;其實是沒有太大意義的。

第二:顯示屏的三原色並不能準確還原各人看到的真實色綵,希望未來能看到基於四「原」色的顯示技術,利用多出來的一份冗餘對每個人作微調,讓所有人都能在屏幕上看到真實世界的全部色綵。

這個繽紛的世界是如此多綵,「爲甚麼很多人會說錯藍綠?」其實沒有人說錯,只是每個人對色綵感知都有細微差異,大千世界,和而不同。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相关文章
  • 离开小米的人

    离开小米的人

    2024-04-29 07:20

  • 感谢“还在嘴硬”送出的一架飞机!

    感谢“还在嘴硬”送出的一架飞机!

    2024-04-29 06:30

  • 微博电影之夜红毯:王一博周冬雨一起亮相,刘亦菲惊艳全场

    微博电影之夜红毯:王一博周冬雨一起亮相,刘亦菲惊艳全场

    2024-04-29 05:38

  • 突发:360金融清退一家P2P平台,仍持有4家

    突发:360金融清退一家P2P平台,仍持有4家

    2024-04-29 05:21

网友点评